-
长春作为吉林省的省会,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普通话的普及程度相对较高。
总的来说,长春人的普通话"普遍比较好",尤其是在"年轻人、学生以及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中",普通话标准、流利。
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 "教育普及":随着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几乎所有的长春学生都接受过系统的普通话教育。 2. "政策推动":国家推普办在各地都有相应的推广普通话工作,长春也不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普通话的规范和使用。 3. "城市环境":作为省会城市,长春的公共场合(如政府机关、商场、医院、公共交通等)都以普通话为主要的交流语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使用普通话。
当然,像中国任何一个地方一样,也可能存在一些个体差异:
"年龄因素":一些年龄较大的长春人,或者是在普通话推广之前成长起来的人,可能会带有一些地方口音,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理解和使用普通话。 "口音差异":即使是说普通话,长春人也可能带有东北方言的一些特征,比如语调、某些词语的发音等,这通常被认为是“有特色”的口音,而不是“不好”。 "个人习惯":极少数人可能普通话水平一般,或者在非正式场合不太愿意说普通话。
"总而言之,可以肯定地说,长春人的普通话水平在中国城市中是相当不错的,交流基本没有障碍举报 -
长春人说的当然是普通话。长春人都有个共同的认识——自己说的就是标准的普通话。
不然,你看那些来自长春的明星——李思思、刘烨、王皓......是不是普通话都十分标准?
除了长春人之外,东北人都觉得自己的普通话是实实在在的普通话。比如,林更新这个大东北的爷们儿实力印证。
如果你认识长春人,那么他一定会给你这样的解释:
“我脚着我普通话害行,可存正了,应该听不出我是长春银。”相信很多人看着自己东北小伙伴的“迷之自信”,都会不由得深深思考起这个问题——为什么长春人认为自己说的东北话就是普通话?
东北话确实很接近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官话语音(区别于北京胡同话)为基础音,加以部分修正后作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标准语。
你可能不会想到,当下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确实是最为接近的两种方言,甚至于在学术界,对东北方言应属于北京官话区范围内,还是独立成为东北官话区的问题,至今还存在争议。
《中国语言地图集》中东北官话区的分布图
清朝初年八旗入关,再加上家眷和仆人,大致有10万人以上居住在北京内城,同时,他们还将内城的原有居民强制迁到外城或者郊区,北京城内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对当时的北京话产生了很大影响。
以皇帝为代表的八旗贵族统治阶层所操的、带有浓重东北味儿的汉语口音逐渐成为主流,到清代中后期,这种经融合后形成的“北京官话”已经成为当时的汉语标准音。
因此,东北官话、北京官话与普通话之间有着明确的传承关系,而东北官话与普通话相接近,从根本原因上来讲是由于作为现代标准汉语标准口音的北京口音,直接继承了东北官话的发音特点。
“如果一个人操着一口很浓烈的东北口音,那么他一定是辽宁人;如果一个人非说自己是东北人,可是没有一点东北口音,那么他一定是黑龙江人,剩下就是吉林人。”
是什么“暴露了”长春人的口音?
很多老长春人可能觉得,自己声母、韵母都没读错、也没把一声读成二声,为什么还有人觉得我说的不是普通话呐,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声调。
长春人所说的东北话在发音时,调值高的没有普通话高,低的没有普通话低,整体变化幅度也比普通话要小一些,因为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所以听起来就会有口音,但是基本不会影响交流,所以很难发觉其中微小的差异。
(xhs)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