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育人启新程 创新示范筑未来—— “优秀影片进校园”(吉林)公益捐赠活动在长春启动

长春 更新于:2025-10-13 12:28
  • 青春永驻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金秋十月,光影生辉。10月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开展的境内外网红大V“感知中国幸福行”主题参访吉林活动期间,由中影与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优秀影片进校园”(吉林)公益捐赠活动,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启幕。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宏葵,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李现曾,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丛等领导出席。各方领导嘉宾与现场数百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承载着关爱与希望的重要时刻。本次活动以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通过精选优秀影视作品,为吉林省青少年开启一扇通往光影世界的心灵之窗,让文化的甘泉滋润青春的心田。

    公益为桥,光影育人润春城新苗

    吉林这片土地孕育了新中国电影的雏形,长春更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立足吉林这片电影文化的厚土,张丛在致辞中表示,优秀的电影作品,是传承文化、记录时代、启迪思想、温润心灵的重要载体。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受赠学校精心组织观影活动,并与各类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努力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光影课堂”,让每一部影片都成为生动的教材,每一次观影都成为难忘的美育课,让正能量通过大银幕真正流入孩子们的心田。

    李现曾在分享初衷时动情地说道,在这片具有光荣历史和深厚电影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启动“优秀影片进校园”活动,既是对国家关于推进文化惠民工程部署的积极响应,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举措。他进一步介绍,中影集团作为电影行业的“国家队”,始终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探索“光影育人”新模式,通过自主研发的“中影校园影视公益服务平台”,构建起覆盖全国、精准服务的数字电影公益放映体系,实现了优秀影片“一键直达”校园;下一步,将围绕“电影+思政”“电影+美育”“电影+科技”,共同推动“优秀影片进校园”示范校建设,开发具有地域特点、学段特征的光影教育课程,让同学们在光影世界中感悟历史传承、增强审美素养、激发创新精神,以实际行动履行好国有电影企业的社会责任。

    李宏葵则表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公益慈善事业是惠及大众、造福人民的事业;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亿万家庭和谐幸福,事关国家民族发展大计,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始终把关心帮助少年儿童成长成才作为公益事业的重点领域。此次与中影集团再次携手,在启动“优秀影片进校园”(吉林)公益项目基础上,将继续与各方合作伙伴一道,持续打造这一可复制、可推广的公益品牌项目,使之惠及全国各地更多的学生,更好满足少年儿童丰富多彩、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为文化强国建设夯基固本。

    光影为舟,创新影视教育新范式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公益活动,更是一次融合科技与艺术的创新教育实践。中影创新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向吉林省首批10所学校捐赠了10套“中影校园影视公益服务平台”专用放映设备,并配套《志愿军:存亡之战》《里斯本丸沉没》等100场次优秀影片,涵盖历史巨制、现实题材等多种类型,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影视教育资源配置,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优质精神滋养。

    依托“科技+内容+平台”的全新架构,“优秀影片进校园”为青少年电影教育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开创了影视教育的新范式。每所受捐赠学校都将获得从专业放映设备到精选影片资源的完整配置,建立起标准化的校园影院体系,让学生们能够持续欣赏到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的优秀影片,并通过精心策划的影视教育课程,将电影艺术转化为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生动教材,帮助青少年在光影世界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审美素养,传承红色基因。启动仪式后,与会领导和师生共同观看了影片《志愿军:存亡之战》,亲身感受了创新影视教育模式带来的震撼体验。

    以光影为舟,载育人之梦远航;以公益为桥,连通希望与未来。中影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校园捐赠活动已覆盖全国11省市上百所中小学,不仅为青少年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更探索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影视教育模式。未来双方还将继续助力推动教育一线影视教育,让银幕之光点亮更多青春的梦想。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