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研学活动火出圈!他们说:体验感超强!

长春 更新于:2025-07-07 13:21
  • 顽皮蛋的妈妈2
    7月5日

    长春一座崭新的文化地标

    ——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

    面向市民游客敞开了怀抱

    与此同时,“相约博物馆 快乐城市行”

    开馆主题研学活动

    正式启动






    这场为期两天的活动

    吸引了4支研学团队、120余名小学生

    100多位学生家长参与

    通过实地探访、沉浸式互动

    与任务拓展等多元形式

    让少年们了解长春历史

    体验城市文化,增强家乡情感

    为爱国主义教育开辟出一条生动路径




    立体体验

    创新形式点燃求知热情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德庆



    在“长春故事”城市历史大课堂上,辅导老师张鹏将厚重的城市发展史拆解为伊通河的历史、长春地名的起源、长春最早的历史街区、长春城市的变迁四个鲜活章节。在课堂上,知识不再是纸面符号,而是孩子们眼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家乡记忆。





    伊通河、宽城子、新民大街、长影、一汽……这些人们熟悉的名字,背后却隐藏着许多长春人反抗侵略、艰苦奋斗、创造工业奇迹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听得入迷。在知识问答环节,学生们纷纷举手抢答。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德庆




    张鹏介绍说:

    我们希望结合展馆丰富的内容,通过城市历史文化课程讲述,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我们城市的历史,将“家国情怀”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文化认同与责任担当。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德庆



    本次活动结合长春故事研学教程,旨在让孩子们更加了解长春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过去与当下。通过实地参观、互动体验、拓展训练等创意满满的方式,带领学生在趣味中加深对城市文化的了解,助力青少年提升自身素质,以“游、学、研”的生动形式读懂城市历史,了解家乡文化。



    内外结合

    让研学成为“行走的课堂”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德庆



    与此同时,更广阔的课堂在展馆内外延伸。蚂蚁力量研学团不仅让学生们穿梭于丰富的实物与展陈之间,还来到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一馆三厅”进行了实景教学。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德庆



    熊猫国旅研学部经理杨瑞芹介绍,他们创新采用“小讲解员”模式,孩子们在专家讲堂与专业讲解员的指导下,化身历史传播者,深入现场探究历史建筑与馆藏奥秘,并向市民游客、学校同学传播。


    杨瑞芹介绍说:

    室内外结合,让研学成为“行走的课堂”。跳出教室,在沉浸式场景中学习,孩子们的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德庆



    此外,学习的热情在动手实践中迸发。发光少年社研学团的同学们还在老师指导下,精心制作长春主题的创意文创冰箱贴。指尖流淌的创意,凝固了课堂所学,趣味盎然的体验让城市文化符号深深烙印心间。



    热度超预期

    沉浸式学习引发强烈共鸣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德庆



    发光少年社负责人杨鑫介绍说:

    家长反馈这种“沉浸式学历史”的方式让孩子记忆深刻。

    此次研学活动报名火热,活动首日,发光少年社组织的首批30人研学团报名即超预期。在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内,吉林省第二实验中学小学部学生胡轩玮驻足于《长春故事》展览前,革命先辈的奋斗史诗让他心潮澎湃。





    学生们在新民更新展厅了解不同时期的建筑,在长春故事展厅重温城市光复与解放的峥嵘岁月,在长春时间展厅见证“中国第一辆汽车”下线、“吉林一号”卫星升空等激动人心的现代成就。他们充满好奇的目光始终紧紧跟随讲解员,不放过任何一个了解历史的机会。



    未来图景

    爱国主义教育新实践


    图源丨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德庆








    两天内,4个研学团队、120余名小学生、100多位学生家长接踵而至,新揭幕的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充满了少年们求知的脚步声和惊喜的讨论声。活动中,学生们在专业讲解员带领下系统梳理城市脉络:从伊通河文明起源到新中国汽车工业奠基,再到新时代长春航天成就,接受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素材来源:长春文旅综合整理,部分素材来自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德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转载本文请注明“长春文旅”。

    编辑:吴委格

    初审:吴委格

    复审:师锁伟 柳絮

    终审:曹昊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